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查看: 59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代皇帝的佛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7 17: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前的中国人成神的修炼方法是修道,而道家强调的是独修和清修,不能大面积普及。佛教则不同,它强调普度众生。佛教在华夏大地的传扬,逐渐让人们认识了什么是佛,什么是修炼,也奠定了人们理解佛法的基础。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那么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人的信仰的呢?这自然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缘,佛法的兴盛需要中国各朝皇帝的真心信奉与洪扬,那曾经走过的历史却将一切早已安排停当。

一、东汉明帝兴佛——东汉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便派使者赴天竺,也就是古印度,求取其书及沙门,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这时,一些天竺僧侣也开始从西域進入中原游历传法,翻译佛经。

二、五胡乱华时期佛教传入中原——西晋末年和东晋时的五胡十六国的建立,虽然造成了中原动荡,但却推动了佛教的广泛传播。西域佛教的兴盛,随着胡人对中原的统治,开始广泛传播开来,特别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较为强盛的时期。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处于兴盛时期,许多皇帝信佛,佛寺也广为修建。佛教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信仰。南朝各代寺院,僧尼之类极多。据载,宋有寺院1913所,僧尼36000人;齐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陈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不少王臣达官及文人学士,乃至民间也笃信佛法,于是佛寺遍布江东,而以梁武帝所造为最多,也最奢丽。特别是同秦寺“阁殿台,房廊绮饰,凌云九级,俪魏永宁”。

三、南朝梁武帝萧衍大举兴佛——梁武帝是释迦牟尼的徒.弟昙花葛阳转世到中土,目的是为了洪扬佛法。武帝初崇道教,后来舍道悟佛,即位后第三年四月八日,率僧侣二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制文发愿,建有爱敬、光宅、开善、同秦等大寺。 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僧。他登基之后,因为自己长期了解佛法,再加上受诸多修炼人的熏陶,准备正式修炼了。于是在宫中筑坛受戒。他穿布衣盖布被,坐草席登草鞋,头戴葛布巾;一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盖二年。从五十岁起,他不饮酒不取乐。萧衍以仁德治理国家。当帝王之初,他就下令解散后宫的乐府,年老不能自立的由国家奉养。还下令减轻刑罚。他派人四处寻访贤德之人,访查不白之事。萧衍在全国大举兴佛,广建佛寺。他还提倡礼仪,为了让子孙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他命人编写了《千字文》,这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四、隋文帝杨坚了愿大举兴佛——隋文帝前生是比丘僧(和尚),再往前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某徒弟,再往前是某金刚。还说:佛法由我兴。文帝杨坚因此发大愿,度僧弘法。他头两次在各州兴建的舍利佛塔就有83座之多。在隋朝短短的38年间,共修建寺塔 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座,重修无计;出家僧尼达50余万。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重修和开建的洞窟多达94个,几乎是莫高窟开凿二百多年来总数的一倍。洞窟的佛像一下子变得高大恢宏,并且再也不是冷冷清清的,一下子出现了众多五彩缤纷的菩萨、金刚,仿佛是突然间众神粲然云集于华夏大地。由于隋文帝的大力提倡,不仅民间信佛者日众,而且朝中的诸多大臣也大多信佛。隋朝简直成了地上佛国。隋文帝被称做大行菩萨国王,皇后独孤氏受戒后也被称为妙善菩萨。满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号。皇宫里天天雾烟缭绕设坛讲经,佛乐高鸣永夜不绝,简直跟寺庙没什么分别。帝王后妃出巡,常跟从僧尼,随时可开道场讲经拜佛。虔诚信佛的隋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也能励精图治,十分勤勉,诸事亲躬,提倡节俭。

五、唐太宗李世民大力宣扬佛教弥勒净土——唐太宗为紫微星转世。李世民为老子的后人。其实,中国人最早首选的信仰,不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阿弥陀佛,最早得到中国民众信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为未来佛弥勒佛出世度人。李世民与弥勒佛有缘,民间传说十八子弥勒,合成一个“李”字,即预言“弥勒佛姓李”。唐太宗是继梁武帝、隋文帝、隋炀帝之后,第四位受过菩萨戒的皇帝。为弘扬心目中无比崇高的佛教,李世民曾大力宣扬佛教。他认为佛“报应显然,屡有征验”,“历千劫而不古”,可以“导群生于十地”,“人免盖缠,家登仁寿”。他宣扬佛教的文章,收在《全唐文》里的,共有18篇之多。推动佛经的翻译出版事业。他深信佛经“文如金玉”,开设译经馆,任命西突厥的波罗颇迦多罗主持。玄奘译出全部657部佛经后,他为之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修建、改建佛寺。为超度亡灵,自晋阳起兵以来,凡作战之处,包括晋州、汜水、洺州,筑塔七座。贞观年间建造的慈恩寺,规模很大,殿舍计凡1897间。多次舍皇家旧宅为寺。广度僧尼。贞观初,已度三千,后为译经馆的开设,再度三千。慈恩寺建成后,度僧三百人。大作法事。“京城及天下诸州寺观僧尼道士”,规定每年正月七月,转经行道七日七夜。玄奘回国,李世民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自朱雀门起,“数十里间,都人士子,内外官僚,列道两旁,瞻仰而立”。唐朝初年,弥勒信仰盛行。玄奘从一开始就是信仰弥勒净土的,他是虔诚的弥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则天,唐高宗,也都是弥勒信徒。这就是玄奘为什么要去印度求《瑜伽师地论》的原因所在。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应该说,在唐朝以前,信仰弥勒的,占佛教信徒的主要部分。

六、元世祖忽必烈尊崇藏传佛教喇嘛教——忽必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即智慧菩萨的化身。喇嘛教大宝法王八思巴将忽必烈描绘成一个佛教传统中的转轮王和伟大的君王。忽必烈与他的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八思巴共同推动了蒙古佛教的发展,使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并生根发芽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元朝的国教。忽必烈首先从八思巴接受了藏传密宗灌顶之一《喜金刚灌顶》等密宗大法的传承仪轨,封八思巴为“二界大国师”和帝师,掌管全国的一切宗教事务,是皇帝在佛学方面的导师,具有普天之下万民之卜一人之下的崇高地位。藏传佛教名僧中八思巴最先参拜中国佛教四大佛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首次在五台山创建了蒙藏佛教的寺院。八思巴参拜五台山,给蒙藏佛教和汉传佛教以很大的影响。忽必烈汗于藏历阳木虎年(1254),从蒙古与藏地相接壤处的甘肃凉州,给藏传佛教僧侣颁发诏书《优礼僧人诏书》。

七、清世祖顺治一生笃信佛法——顺治皇帝坚信自己前世是僧,是金轮王转世,号痴和尚。顺治亲政后,对佛学十分感兴趣,先后邀请一些著名僧人到皇宫讲经。他曾说自己的前身一定是僧人,因此“每次来到寺中,徘徊久久不愿离去”。顺治一生笃信佛法,死后也依据佛家仪式火化。清朝满洲族「满洲」一词来源于文殊菩萨的名字「曼殊室利」。「满洲」(Manchu),亦即「曼殊」也就是「文殊」的意思。「满洲」则是音译的汉字。改定族名是非常重大的事,究竟顺治之父皇太极为何会以「文殊」为族名?是否与菩萨乘愿而来有关?以目前的史料来看,只知道女真族在皇太极之前早有以「文殊」尊称族长的记载,但原因已不可考。作为佛祖的众徒弟之首,文殊是智慧的守护神,其造像经常是手持宝剑或一本书端坐于狮子之上。在蒙古和西藏的资料中,满族皇帝被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清朝皇帝、皇太后等经常被称为(老)佛爷。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清朝历代皇帝尊崇五台山,五台山的另一名字为“清凉山”,该名的第一个字与清朝名字相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2-1-7 17:02:40 |只看该作者
八、生来不好仙佛的康熙皇帝——康熙曾被称为是转轮王、无量寿佛化身,康熙在位60年,抄写精美的《心经》抄了30年;乾隆十七年所刻的《永佑寺碑文》中,下笔先说如来佛是法王,“宏济天人,遍现十方”,然后说建造永佑寺的康熙帝:“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八年之后,在《重修弘仁寺碑文》中,乾隆再度称康熙帝是“再世如来,现转轮王”。康熙帝的前身是佛,现则为转轮圣王(Cakkavati);雍正帝则是倚靠他致力地习佛修行,所以修成佛果。清圣祖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巡游江南,几乎每次都参礼佛寺,延见禅僧,赐额题辞。《宗统编年》一书即受康熙之命而撰。康熙皇帝尤其尊奉藏传佛教,对达赖、班禅、章嘉等活佛多有敕封赏赐。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却丹更是以国师之尊,出入皇宫,奔走边关,极得康熙宠幸。
九、雍正皇帝实修佛法——勤于政事的威严皇帝雍正胤禛,自号破尘居士,崇尚清静心境的得大自在;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掠夺的那个旷古绝今的名园,就是康熙帝赐予皇四子胤禛的园邸。“圆明”二字也是康熙帝赐予他的,意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是君子自修也是帝王治国的极高境界。之后胤禛便以此二字自号为“圆明居士”,又号“破尘居士”。北京的“雍和宫”其实是雍正帝亲王时代的府邸“雍亲王府”,在乾隆九年时才改建为北京最大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里面供有二十六米高的白檀木弥勒大佛。乾隆帝在九年所刻的《雍和宫碑文》中写道:“我皇考向究宗乘,涅槃三昧,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恰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群生托命,于是焉在。”很多人不知道梵语“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寂默”。“能仁”是大能大仁,代表的是他以人身修成佛,也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慈悲(积极有为的善);“寂默”就是真空,代表的是无边无量的智慧(真空无为的忍)。“帝释能仁,现真实相”可解为雍正帝与释迦牟尼一样,都是苦心孤诣修成佛果。最后一句话则是说与雍正帝一起降世的众生,都把生命的前程寄托在他身上。几乎每一天,不分寒暑,雍正处理政事,每天仅睡四到五个小时,经常到半夜才睡下,第二天早上五点前,又起身准备上朝。因此,史学家都认为,雍正帝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里最勤勉的一位皇帝。雍正历来被公认为中国帝王之中惟一一位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雍正继位登极以后,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自号圆明居士,近从王室宗亲,远至和尚道士,无不从学如流。雍正阅读《指月录》、《正法眼藏》、《禅宗正脉》、《教外别传》、《宗统一丝》等禅宗语录,认为这些语录的选编中“错杂不堪”,因此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最权威的禅宗语录集——《御选语录》。《御选语录》已经完全打破教下与宗门、佛法与道教、禅宗与净土宗的门派之见。正因为这部《御选语录》处处显示了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见,所以历来被列为真参实证的学人终生必须阅读参究的一部重要经典。雍正认为,释迦牟尼佛“普说三藏十二分,文字至为浩瀚”。对于如此浩瀚的大藏经卷,一般学者如何拣择呢?于是雍正皇帝于“万几余暇”,“随喜教海”,“展诵易周者若干部,每部各亲录数十则”,编选出了《御录经海一滴》。这是由雍正皇帝亲自从大藏经里编选出的一部佛教经典精华读本。雍正还下令将外魔之书法藏语录、《五宗救》等书全部销毁,亲自着手将《五宗救》一书,“狂悖甚者,摘录八十余条”,“逐条驳正,刻入藏内,使后进具正知见者,知其魔异,不起他疑”,编选了《拣魔辨异录》。雍正帝亲自撰写《拣魔辨异录》,就是要把腐虫逐出狮身。他以天子之位不惜与僧侣辩论佛法真谛。看着毁戒破律的魔子魔孙大面积开山立派,雍正帝护教心切,刊印《拣魔辨异录》破除邪说;中国既有儒道释正法开传,雍正禁止西洋教士传教,其实是极有深意的。
十、乾隆皇帝尊崇藏传佛教——多情多才的乾隆皇帝,自视为文殊菩萨转世,乾隆曾命人为自己画文殊菩萨转世像。在西. 藏首府拉萨的布达拉宫里,在一座「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牌位背后,有一幅乾隆帝著佛装的唐卡像,他打的手印以及所拿的法器等与藏传佛教里的文殊菩萨绘像完全相同。北京雍和宫中,到民国初年还存放了一幅由清宫造像办事处「如意馆」绘制的大型挂图,名为「乾隆坐禅图」。其上有一段文字(藏文)写道:“睿哲文殊圣,应化为人主。广大难思议,善哉大. 法王。安住金刚寨,坚固不退转。随意大自在,殊胜世间尊。”“满族”一词来源于文殊菩萨的名字“曼殊室利”,因为文殊与满族皇帝之间的联系,康熙和乾隆去五台山朝拜共达11次之多。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所有的汉族和蒙古族佛教徒都认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据称,这里是文殊菩萨的居所,之所以又被称为五台山是因为山上有五个半月形状平坦的台地。这里因岭峻峰高所以山上没有什么植被,“清凉”一词就是指山上寒冷的气候,曾经有人描写过那里仲夏飞雪的景象。北台为山上最高台地,坐落于此的文殊像自四世纪起就吸引着大量的香客。五台山在被佛教徒们兼并之前曾是个道教中心。1761年乾隆皇帝参观了据传说菩萨曾显身的文殊院,之后他命人另塑了两尊文殊像,并建两座寺院予以供奉,一座在圆明园以西,一座在承德避暑山庄之北。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的情有独钟,无论是寝宫内,还是消闲游乐的花园中都有佛堂,这些佛堂内供着佛像、佛塔、佛经、祭法器,组成了紫禁城中一个神秘的佛教世界。这些佛堂的大量存在,与清代各帝王笃信佛教有关。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成为清王朝的一项国策,有政治上的紧密联系原因,也因满族民族文化与蒙藏民族更为接近有关。藏传佛教讲究密宗修炼,所以比较合清代帝王的口味。
《西游记》中有一句话:“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中土指的就是中原大地,也经常被称为神州大地。据说,地上人的国家、民族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都和天国的神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中土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与神有着更为特殊的关系。转生成人,并且能够出生在中土,真是机缘了得。
中国历朝皇帝洪扬佛法,与百姓们建立了佛缘,使得佛法在中土兴盛,善莫大焉!同时维持了社会的道德,使得人类不至于在末法时期过早的毁灭,一直等到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
这些皇帝们以天子之尊都能够实修佛法,正应了一句古话“大隐隐于市朝,小隐隐于寺野”!反观现在的许多佛教徒,不守戒律,不去名利,逃避吃苦,以学佛为职业,穿着工作服,拿着高薪,表面上在维护宗教,实际上是要从佛教的内部来摧毁佛教。
天魔波旬跟释迦牟尼佛说过,虽然它无法破坏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但等到末法时期它要以魔子魔孙盘踞在所有的禅林与道场,亦即要从佛教的内部来摧毁佛教。波旬问道:“到那时你又能奈我何?”释迦牟尼佛悲悯垂视波旬:“到了末法时期,不能奈你何。”这段对话让佛教徒对于藏身禅林道场之中,却行乱法之实者,称之为“魔”,或者是寄身在雄狮身上的腐虫(因为佛教徒自许应如同雄狮般勇猛精进,并以佛殿为“大雄宝殿”)。
    “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珍惜佛缘!悟哉!悟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Archiver|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 2011 msjldf.com All Right Reserved.  GMT+8, 2024-12-22 00:4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