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查看: 4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建”二字本来的含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7 20:14: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文革开始,封建被认为是贬义,是落后与腐朽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封建”即“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即分封建制。
在“封建”一词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封”字。“建”字的本义和今义没有太多差别,本义也是“立法、建国”之意。而之所以能“建国立法”,则在于“封”。“建”是由“封”而来。但是,“封”字的最初义却还不是后来组成固定的“封建”一词时“帝王以土地、人民、爵位、名号赐人”的意思,“封”字开始是与“丰”同字,在甲骨、金文中状如“植树于土堆”的样子,而植树在此是为了划界,“封”即表示“起土界”、“疆界”或者说“田界”的意思。许慎《说文•土部》所训:“封,爵诸侯之土也。”《说文》说“封”字“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代的封建制
周初封建诸侯的目的都是“以蕃屏周”,“为周室辅”,《左传•定公四年》说到“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接着“以蕃屏周”一语之后是:“亦曰:‘吾王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崔述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文王始受命,而未得及身为天子。武王始克商,而未得及身见四方之靖。至成王,然后安享之,以为祖、父之德而吾独享之,于心不自安,故分其禄而与诸父兄弟共之。”
天子对诸侯的封建建立了一种等级、名分的依存关系。封建制建立起来之后,维护它的制度主要有二:一个是体现“亲亲”的宗法制度;另一个就是旨在不断肯定和提醒这种等级名分关系的巡守朝贡之制。受封的诸侯一般五年朝见周王一次,在朝都有一定的班次,不许僭越。另外诸侯对周王也有进贡和服役的义务,这些都叫做“王职”。诸侯平时应当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以密切关系。新立的国君必须得到周王的册命,以表示他和周王发生了君臣的关系。但诸侯在国内则可以自由行使他的统治权。
汉朝承袭了“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
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结语
诚然,文革中,所谓的“封建思想”、“封建迷信”等,与封建二字的本来面目已大相迳庭,如今,笔者还原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与诸君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Archiver|汉水源道教文化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2  Copyright © 2011 msjldf.com All Right Reserved.  GMT+8, 2024-12-22 00:44

回顶部